[《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知识要点]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时间及社会历史条件,旨在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2)马......+阅读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问题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法国启蒙哲学 D.德国古典哲学
3.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的根本原因是( )A.世界革命的影响B.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介绍C.它能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D.它能适应中国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
4.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一种( )A.形而上学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C.庸俗进化论观点 D.相对主义观点
5.人工智能出现和发展的哲学意义在于( )A.否定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B.证明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C.否定了电脑与人脑的本质区别D.证明了电脑在整体上超过人脑
6.哲学上的二元论的错误在于否认( )A.世界的统一性B.世界的运动变化C.物质和运动的不可分割性D.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性
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与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关系属于( )A.高级和低级的关系 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D.简单和复杂的关系
8.“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即只承认事物之间的联系,否认事物之间的区别。
这是一种( )A.形而上学观点 B.相对主义观点C.唯心主义观点 D.唯物主义观点
9.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志在于,它( )A.是不是在新时代产生的 B.是不是具有新的特点C.是不是得到多数人的承认 D.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
10.下列选项中,包含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思想的是( )A.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B.知彼知己,百战不殆C.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D.月晕而风,础润而雨1
1.否认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两种错误,一种是直线论,另一种是( )A.激变论 B.循环论C.庸俗进化论 D.庸俗唯物论1
2.国体与政体之间的关系属于( )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C.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D.整体和部分的关系1
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种观点是说( )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B.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活动才能获得C.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D.只有直接经验来自实践1
4.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有两个相同观点,其中一个是都主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另一个是都主张(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C.人能够认识客观世界D.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1
5.有人认为,一定历史条件下被实践证明为正确的理论,是永恒不变的终极真理。
这是一种( )A.形而上学观点 B.唯物辩证法观点C.唯心主义观点 D.相对主义观点1
6.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1
7.联结人与自然的中介是( )A.地理环境 B.生产劳动C.社会生活 D.信息交流1
8.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 )A.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的统一 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1
9.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 )A.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压迫与被压迫关系C.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互助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20.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的本质是( )A.管理社会各项公共事务B.为全体社会成员谋福利C.统治阶级压迫被统治阶级的工具D.保护国家领土主权不受外来势力侵犯2
1.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是由于( )A.它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B.它具有系统性、理论性C.它继承了人类的先进文化 D.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2
2.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所依据的标准是( )A.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 B.国家政权的不同性质C.意识形态的不同性质 D.人的发展的不同状况2
3.“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这句话的意思是
说,社会形态的发展( )A.与自然界事物的发展完全相同B.是纯粹自发的过程C.不受人的自觉活动的影响D.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2
4.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A.政治与经济之间的矛盾B.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矛盾C.先进社会意识与落后社会意识之间的矛盾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2
5.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A.根本动力 B.直接动力C.最终动力 D.动力2
6.社会革命首要的基本的标志是( )A.先进的政治思想代替落后的政治思想B.高效率的政治体制代替低效率的政治体制C.国家政权从反动阶级手里转移到革命的进步的阶级手里D.合理的经济体制代替不合理的经济体制2
7.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A.杰出的个人在历的重大作用B.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C.人们的思想动机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D.剥削阶级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2
8.下列关于人性的看法,属于正确观点的是( )A.人之初,性本善 B.人之初,性本恶C.人性无善无恶 D.人性是在社会中形成的2
9.在价值关系中,人与物的区别在于,人( )A.只能是价值主体B.既可能是价值主体,又可能是价值客体C.只能是价值主客体关系的中介D.只能是价值客体30.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个人是什么样的,主要取决于( )A.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 B.他们所处的地理环境C.他们的个人意志 D.他们的天赋条件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3
1.现代西方哲学分为两大思潮,它们分别是( )A.人本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 D.相对主义诡辩论E.科学主义3
2.以下选项中正确表达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内容的有,时间和空间( )A.是感性直观的先天形式 B.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C.随物质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D.是不可分割的E.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3
3.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因为( )A.它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B.它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C.它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D.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E.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3
4.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有( )A.2005年11月松花江水污染造成哈尔滨市供水危机B.植被的破坏造成沙尘暴频发C.彗星的出现造成地球上爆发战争D.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造成大气污染E.对森林的大量砍伐使生物物种减少3
5.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的有(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总和D.感性认识中包含着理性认识的因素E.理性认识中包含着感性认识的成分3
6.下列各项属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要素的有( )A.文学艺术等知识因素 B.独立的实体性因素C.运筹性的综合因素 D.渗透性因素E.准备性因素3
7.下列各项属于技术社会形态系列的有( )A.渔猎社会 B.农业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 D.工业社会E.信息社会3
8.我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
下列各项属于新的社会阶层的有( )A.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B.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C.个体户、私营企业主D.自由职业人员E.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3
9.下列各项正确反映人对地理环境依赖关系的有( )A.地理环境的优劣可以决定社会文明程度的高低B.地理环境的变化可以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C.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的自然资源D.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场所E.地理环境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40.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表明( )A.人的本质是自然的,不是社会的B.人的本质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C.人的本质是后天的,不是先天的D.人的本质是变化的,不是不变的E.人的本质在阶级社会是有阶级性的,不是超阶级的简答题(略)
以下为相关内容,仅供参考
自考“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研究对象名词解释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即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它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体系及其发展规律性的科学。2、劳动:是有劳...记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方法和窍门记忆是有规律的,也是讲究方法和窍门的。 本文将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下,遵循记忆规律,介绍一些便于操作的有针对性、实用的记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和窍门。(一)自写“教案”法...自考公共课串讲资料: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根据大纲要求和历年命题重点整合知识点从历年试题来看,第一部分所占分值为23分,一般为两个单项选择题或者是一个单项选择题和一个多项选择题。第二部分(第二、三、四、五、六章...